评论:天使抑或魔鬼?桑兰本不该被符号化_娱乐频道
对于桑兰来说,舆论曾经是鲜花、掌声和关爱的同义词;但舆论的反转又是出人意料的,它像一把利刃,不断地刺向自己。
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桑兰
桑兰(资料图)
桑兰(资料图)
桑兰一家
1998年美国友好运动会上悲剧性的一幕,几乎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中国17岁的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此次舆论再次热议桑兰,是对桑兰受伤事件原因的争议。
最新报道《撤垫子指控没有根据——— 桑兰摔伤真相调查》,向公众揭示了一个新的调查结论。文章采信的关键性证据在于,“美国一位运动科学家公开了他的结论:导致桑兰摔伤的直接原因是她踩错了踏板的部位”,并且用9张视频截图表明,桑兰一直指认导致她受伤的罗马尼亚体操队的教练Octavian Belu(奥克塔万·贝鲁)在她起跳之前的瞬间去撤垫子,这一说法并不成立。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援引该报道,沉寂一时的桑兰,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桑兰在微博上表达了愤怒,并在11月28日21点57分给出回应,指出了自己从未起诉贝鲁教练,保险公司的1000万美金赔付也不是现金,而是需要保险公司与康复机构接洽,严格控制使用。桑兰在回应不止一次表示了对美国监护人的不满,认为他们对自己隐瞒了许多应有的权益。28日下午,桑兰没有直接回应“撤垫子”的问题,显然让她失分不少。不过,关于报道的质疑,来自腾讯网的一篇文章客观上支持了她。文章分析,报道中的专家结论,更为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专家鉴定结果”。但凡没有被法院采信,这类专家结论并不能等同于真相。
不过,公众舆论对于桑兰受伤真相的关注,最终的目的在于对桑兰“人品”判断的检验。事实上,无论造成桑兰受伤的原因是什么,退一万步说,就算完全是桑兰自己的因素受伤,大赛主办方(保险方)和中国国家体操队都需要承担所有的责任。桑兰在2014年撤诉和解后获得的保险公司方面的赔付,这是她应当得到的。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桑兰的所得,没有任何超出道德与法律的范畴。
但舆论中不满的一方,显然不是指1000万美金的保险赔付,而是桑兰“欺骗”、“忘恩负义”的行为。公众舆论的情绪化是基本特征。从桑兰受伤时的举国关注,到星空卫视单独聘请桑兰作为《桑兰2008》体育节目的主持人,再到她成为北京奥运火炬手,甚至破格入读北京大学,这些都伴随着公众舆论同情的效应。某种程度上,受伤之后坚强的桑兰,成为一个颇具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传播价值的符号,无论是默多克旗下的星空卫视还是北京奥组委,还是包括在美国的监护人,都愿意与桑兰发生联系。在桑兰起诉美国的“监护人”和三家机构之前,桑兰的社会声誉达到了顶峰。
然而,起诉之后,“忘恩负义”、“国籍”问题,以及“受伤真相”的讨论,开始成为新的话题。但问题在于,这些真相似乎都在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模糊事件。双方在舆论的争辩中,夹杂了大量的情感攻势,最终的结果是桑兰从神坛走下。很显然,没有人可以在一起互相泼脏水的事件中全身而退。
对于桑兰来说,舆论曾经是鲜花、掌声和关爱的同义词,她得到了各界的祝福和各色的荣誉;但舆论的反转又是出人意料的,它像一把利刃,不断地刺向自己。在舆论的裹挟下,无论称赞还是侮辱,桑兰都很难做真正的自己。正如与桑兰交好的白岩松感慨的:请让桑兰安静地生活。
风波一起,断难平静。遗憾的是,桑兰的起伏中道德评判占据了首席之位,被边缘化的法律,只会在道德攻讦时按需摘取。桑兰的受伤是一场悲剧,但17年来被符号化的她,一会儿是天使,一会儿是魔鬼的她,似乎是一场更大的悲剧。这种悲剧,希望尽快得到终止,亦不再有人步桑兰的后尘。
原标题:评论:天使抑或魔鬼?桑兰本不该被符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