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鼠:文化巨匠
文化巨匠
庄子庄子又名庄周,宁国蒙人,是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出身贫寒之家却能安贫乐道;博学广识,饱读诗书而一生清贫,生计最艰难时,他不得不向监河候借粟度日。楚威王慕才名,派专使送来厚金丝帛聘他到楚做官,他不为所动,潜心治学,终成一代名师。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特别是“道法自然"的思想,他提出的”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并生的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对后世,特别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了关键作用;有一次,他睡觉时蝴蝶,醒来后说:“不知是庄子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子。”代表了他的相对主义观点,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畅销小说《废都》中的主人公取名"庄之蝶"即源于此,可见庄子思想在社会上流传之久,影响之远。
庄子的文学造诣也很高,他散文中"汪洋辟阖,仪态万千"等名句,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文论中最为突出,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他的著名作品结集为《庄子》流传于世。
龚自珍龚自珍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人,清代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到他的外祖父—著名汉学家段玉裁的学术影响,打下了深厚的治学功底,但他摒弃了考据的旧学风,博览兼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1819年他赴京会试不中,却意外地学到了"公羊学"的理论,从此走上了以“微言大义”阐述他社会变革主张和关心人民生计的道路。
龚自珍在社会问题上提出了两项变革主张,一是为了改变贫富不均的状况,必须打破土地高度集中的局面,分田于民,充分发挥百姓的智慧和积极性;二是在政治上改造现行国家机器,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用新人带来新风气。他的名作“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的就是这种思想。
龚自珍还是一个可贵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在19世纪上叶外患日渐严重的情况下,他热情讴歌历代抵抗主张,客观上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龚自珍的散文和诗歌,自成一家,诗词瑰丽奇特,有"龚派"之称,这都与他作狂傲不羁的有关,其中《病梅馆记》、《明良论》、《已亥杂诗》等都是诗文名篇,后人将他的作品辑为《龚自珍全集》。
杜甫杜甫字子美,唐代大诗人。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下层官僚家庭。他自幼好学不倦,6岁时即能吟诗作赋,表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他年青时两次漫游大江南北,骑马而行,饱览四季风光,加上时值盛唐,天下太平,使他对祖国山河充满了热爱之情。
公元746年,杜甫来到京城长安寻找发展机会,不料一住十年,屡被奸相愚弄,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使他开始用另一种眼光冷静地看社会。这是唐政权已由盛转衰,各种社会危机日益尖锐,杜甫一改往日浪漫奔放的诗风开始行文揭露现实的黑暗,他的名作《兵车行》、《丽人行》等都作于这一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被卷进了逃难的人流,感受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为此他写下了“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的《春望》诗;唐肃宗曾给他一个“左拾遗”的谏官职位,但不久又受不了他的犯颜直谏,将他赶回老家“探亲”,稍后又将他的官职一降再降,最后变成了华都州的参军,迫使他最终辞官而去。
杜甫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写下了深沉悲壮的名诗“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在友人的胳膊下,在成都南闻盖了一所茅屋安身,茅屋偏被秋风所破,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770年冬,他流浪到湘江下游,在一只破旧的小篷船里,饥寒流和疾病终于夺走他的生命,一颗文坛巨星就这样殒落了。
杜甫一生共写诗三千余首,是唐代诗人的杰出代表,被人们称为“诗圣”,他的诗以写实为主,所以又有“诗史”之誉,他的作品收入《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