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什么节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什么节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又被称为:“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
基本介绍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四国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8月15日,四国政府同时宣布接受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945年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并将每年的这一天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9月3日。今天,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每一个中国人,都请记住这个数字:3500多万同胞伤亡。血与泪的记忆,不能忘,也不敢忘。缅怀先烈,祭奠同胞。
起源
1945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用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
相关习俗与活动
沈阳市在9月18日有纪念活动,汽笛长鸣;12月13日,南京也全市拉响警报。但这些都是地方性而不是全国性的活动。 2003年九一八纪念日前夕,中国各界人士联名发出呼吁:在每年的9月18日和8月15日,举行国家级纪念大会;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大中城市鸣响警报3分钟,下半旗;每年8月15日,全国举行庆祝活动。参加联名呼吁的285名各界人士中,包括中国史学会原会长戴逸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教授等知名学者,也包括冯锦华(中国大陆首次保钓行动总联络人)、李秀英(南京大屠杀受害者)、耿谆(日本花冈劳工暴动领导人),以及抗日烈士后代和普通百姓等。
在2002年和2003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也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议在抗战纪念日举行全国规模的纪念活动。
意义与影响
1945年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全面的历史将对后人赶到更好的教育,爱国主义将回到它本身的含义。当前中日关系正处于近年来的最底点,日本右翼不断挑起是非,并在日本政府影响力越来越大,官方的对立到了最近年来最强,而民间的对立情绪也放大到最大,日本一次次在两岸事务和历史问题上刺激着中国人民的神经,民间反日情绪越演越烈,这一切,都将影响到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政府应该此,告诉年轻人一部完整的抗战史,以史为鉴,立足长远,为真正富民强国制定一套历史教育体系,发奋图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
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
1991年国务院修订颁布的新办法中沿用了这一修改后的纪念日。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抗日战争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