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急转弯,改变为向体制外求贤,冯小刚、赵
如此窘况之下,有了2014年春晚导演的大换班:从央视内部选人,一个急转弯,改变为向体制外求贤,冯小刚、赵本山等人“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担负起再造春晚、为央视和她的导演们“挡子弹”的使命。
三位“新人”过去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建树,水平不是问题,特别是赵本山素有“春晚常青树”之称,整几个节目,引全国观众乃至全球华人一笑,不是难事。真正的不易之处还在于观众的碎片化,不是“有100个读者,就有100个哈姆雷特”吗?春晚虽然看的人多,但还没有到13亿个“赵本山”的地步,这一个特点确实值得导演们仔细考量。
2010年春节过后不久,研究电视文艺的专家们按例要对这年全国春晚和其他大型文艺节目进行评奖,央视春晚按例得到唯一一个特等奖,得奖的央视春晚总导演按例做了演讲,只是那年的总导演在演讲中,破例谈了自己的困惑,而且“十分的困惑”:收视率创新高,批评声也创新高——那么多的人收看春晚,说明大家认同;那么多批评的人,说明大家不认同。两个新高同时出现,那到底说明是认同,还是不认同?
确实,当年春晚在节目编排和创作上,全体编导人员绞尽脑汁,努力贴近草根,努力取悦年轻人,为什么最后还落到形同“精神分裂”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