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做客牛津演讲:拍《南京!南京!》是因为好奇
陆川演讲
凤凰娱乐讯 当地时间5月3日,导演陆川受邀访问牛津大学,做客牛津华人创新俱乐部及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发表演讲,与牛津大学现代中国与历史政治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Rana Mitter就双方对于中国近现代文化的解读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此次座谈中,导演陆川还就电影制作及该产业未来展望的问题与现场师生展开对话,从《南京!南京!》的拍摄历程谈到两部新作《生于中国》、《江城》的相关信息,他幽默又不失哲理的话语点燃了现场气氛,场内师生热烈回应,交流互动频繁。
陆川演讲
妙谈历史题材 认为电影不仅是一面镜子
本次座谈以《南京!南京!》开始,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南京大屠杀作为电影的主题时,陆川用比喻来巧妙作答,制作人和电影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捕食者和食物的关系,就是一种本能。而对于旁人的诸多解读,他也解释道:说到根本还是源于好奇,对大屠杀真相的好奇,对中国历史真相的好奇。
面对争议,陆川告诉大家电影《南京!南京!》的立意并非针对某一特定族群的反日,而更为广泛地反暴与反战。现场有人发问他对历史题材的态度是想还原历史的真相,还是借历史这面镜子来反映现在的社会状况。陆川的回答也十分引人深思,他从问题中跳脱出来,认为电影不仅仅是一面镜子,电影可以激励和激发人,并紧接着以《南京!南京!》的反战主旨和《王的盛宴》中的分享观念这两个例子加以进一步阐释。
陆川演讲
畅聊两部新作 希望年轻人重塑价值观与情怀
现场有不少学子对导演陆川的两部新作《生于中国》和《江城》十分关注,陆川也大方透露了电影的一些相关信息。他表示《生于中国》将是一种新的自然影片、以动物为角色的剧情片,并希望透过影片传递给观众东方的生命哲学,我们中国人相信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新的生命的开始,本片就是要探寻这个生命的连接点。关于《江城》,陆川则提及了自己作为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经历,他认为作品与自身经历间的共鸣深深地触动了他。
对国内的电影现状,身在牛津的师生也颇为关心,对于现场诸如商业与票房的平衡、追求获奖的为了艺术而艺术的看法以及电影产业的泛娱乐化等问题,导演陆川一一作答,并在最后向牛津的中国学生们赠言:希望新的这一代年轻人能够继承并重塑起中国当代的价值观和情怀。